第2章 四合院(1/2)
整个四合院坐落于南锣鼓巷95号,位于皇城根以北,东直门以西,鼓楼以东,地坛公园以南。
拢共面积一千五百平有余,二十二户,有男女老少六十多号人。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进制大型四合院,据说是清末一位贝子的,解放后,成了人民的大杂院。
经过一通改造,塞入了十几户人家。
首先进宅门左手边是一排倒座房,也称南房,分隔后住着闫家老大和另外三户邻居。
倒座房在古代是下人们住的地方,只因采光不好。
穿过垂花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前院了,前院狭长,住着三大爷闫埠贵和闫家老二老三以及另外五户邻居。
通过二进门,也称中门,就是中院了。
中院方阔,中间有水龙头洗衣槽,石桌石凳。
左边为西厢房,住着贾张氏,秦淮茹和三个子女。
右边是东厢房,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开间,一间住着何雨柱的妹妹——何雨水,另外两间住着一大爷易中海老夫妻。
北面正中为三间正房,西边是何雨柱的两开间,并排东边就是李学周的单开间。
在正房的西边,开了一道月亮门,此为三进门。
通过三进门,可以进入后院,后院横长,为一排罩房和花园,还有东西两厢房。
东厢房住着二大爷刘海中家,西厢房是许大茂家。
后罩房,住的就是本院最年长的聋老太,已经八十岁了。
……
“学周啊,你进钢厂顶班的事办得咋样?”易中海一边铲雪一边问。
“要我说,没戏!”何雨柱用力铲了两下雪,接茬道。
这个傻柱,真是人傻情商低,怪不得总被众禽欺负!
“还在沟通……”学周明白有些人纯粹是看笑话的心理,并不是真正关心,多说无益。
易中海看了看学周,张口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几个人将中院清理出一条路后,各自提溜着铲子回了房间。
咕咕叫的肚子提醒着学周,该准备早餐了。
凭借记忆,学周打开厨柜,看到了白面馒头,一坛辣疙瘩腌咸菜。
正好,铝锅蒸一下就能吃了。
学周拧开煤炉子底下拔火盖,没几分钟,里面的蜂窝煤球变得通红,把铝锅放上,加入水,放入篦子,然后放上两个馒头,接着盖上锅盖开始馏馒头。
十来分钟后。
铝锅热气腾腾,白雾袅袅。
一股白面馒头的香味提醒着学周已经馏好了。
学周打开锅盖,用两根筷子小心翼翼挑起篦子,放到八仙桌上。
而后,从柜子里取出一两白面,放到碗里加水一点点搅匀后,倒入铝锅中。
两三分钟后。
咕嘟嘟。
水沸腾起来,就要溢锅之时,学周及时用抹布垫着端开,稀饭和好了。
封好煤炉子拔火盖。
学周洗洗手,擦干,然后用一点小磨香油拌咸菜,坐在桌前拿起白馒头就着,一口一口吃了起来。
俗话说,心急喝不了热稀饭,即使在冬天,也不例外。
学周端起碗,一边嘘嘘吹着,一边小口喝。
几口稀饭下肚,终于没那么噎了。
想起自己在蓝星每天早上大肉包子,鸡蛋,牛奶水果一应俱全,李学周此刻的心情郁闷极了。
扫了一眼墙上的钟。
八点多。
该去红星轧钢厂找车间李主任要说法了!
李学周拿起毛线围巾在脖子上缠了一圈,打结,然后取出毛线手套,戴上,关上门,步出房间。
穿过二进门,经过前院,三大爷闫埔贵闪着鸡贼的小眼睛像往常一样问了一句:“呦,学周,这么早?去哪呀?”
“今儿个下雪,路滑,走路慢,想来得个把钟头才能到钢厂,所以,提前一会儿出发!”李学周边走边回。
“你进钢厂顶班的事情进行的怎样了?”
“还在沟通呢……”
“要我说啊,你得跟人家领导表示表示……不然呐,难办着哩……”
“难办也得办,不然,我天天去滋扰他!”
李学周说完,转身大摇大摆迈出了垂花门。
身后的闫埔贵叹了一口气,摇摇头,“不开窍哩……”
……
刚刚见到闫埔贵头顶的情绪值和其他几个一样,都是0/10。
看来,四合院的人都是一样的。
……
出了锣鼓巷,阴沉沉的天空又开始飘雪花了。
眼前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