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二)(1/2)
都说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两个孩子,那么他们的性格一般会截然不同,特别是对双胞胎来说。
姜尔漾和姜尔浩长得一模一样,洁雅产前到医院做B超的时候,就得知了会有两个孩子降临到她怀里。
一开始姜席夫妻俩还以为会把孩子弄混,想了很多方式去区分。
比如给他们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在额头上弄红点做标志……可是再多的方案也抵不过——本真性情。
哥哥姜尔漾是一个乖巧安静的孩子,一个人坐在地板上,只要手里捧着一样东西,都可以玩上大半天,对任何人的怀抱总是“来者不拒”,深得邻居街坊的喜爱。
大家一看见这小孩,总会觉得怎么那么乖,一点也不惹人生气和操心。
但是弟弟姜尔浩就不同了,完全是一个调皮捣蛋鬼,性格开朗好动,反正是定不下来的性子。
记得一岁半的时候,他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到厨房,搬着小凳子,然后爬上去,额头和灶台一般高,用白白嫩嫩的小胖手使劲地够到了一瓶酱油。
他拿这个酱油做什么呢?
只见他坐在地上,笨拙地掰开瓶盖,呆呆地看着黑溜溜的液体咕噜咕噜地从瓶子里流出来,把一大片白色的地板都染上了浑浊的颜色。
等到瓶里还剩一点酱油时,就把它倒在一个小杯子里,然后悠悠晃晃地跑到哥哥面前,把杯子递给哥哥。
哥哥也是口渴了,在找水喝,以为弟弟拿的是好喝的饮料,二话不犹豫就接过了杯子,咕咚咕咚地往小嘴里倒。
哥哥喝进嘴里的第一口后,瞬间觉得不对,脸上立马呈现出了挣扎苦逼的小表情,甚至喝完停下后,一脸痛苦地砸吧砸吧嘴,真是十分不适。
他急忙对弟弟甩来一个翻上天的白眼,然后吐着舌头,一路小跑到茶几处,一把抓起桌上的温开水就是一顿猛灌。
弟弟见证了哥哥从接过酱油到和喝完的全过程,小嘴巴越张越圆,脸上表情越来越丰富,十分得意和舒服。
甚至更过分的是,看见哥哥惊慌失措地找水喝的场景,还傻呵呵地笑。
姜席一毕业就在县城做公务员,干了三年后,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就被安排到家乡梧桐小镇做副镇长。
因为姜席富有责任心,尽心尽力为人民谋福利,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深得小镇民众的爱戴。
洁雅毕业后做了人民教师,跟随姜席的脚步从县城中学转到了小镇初中。
因为她清秀宁静的面孔,再加上友好的性格,既善解人意,又尽心尽力搞好教育工作,教学能力出众,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与喜爱,在梧桐中学有一定的名声。
因为两人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只能请个保姆过来帮忙。
这个保姆叫张秀丽,是个外地人,口音很重,老公是一位木匠,在镇上有个木制家具店。一年前他跟着老公来到这里。
张秀丽夫妇一开始来这时,人生地不熟的,她也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凭。
那时候没学过普通话,只会听不会讲,更不用说当地的方言了,所以在找活计的时候,语言不通成为她处处碰壁的理由。
半年过去了,她没有什么正经活干,她老公王志行因为老实诚恳的品行,还有打得一手“好家具”的技术,在小镇的木匠行业有一定的名气。
小镇上的人,家里需要添置家具的都会来王志行这里订做,大家都喜欢叫他“王木匠”。
很多人知道了王木匠,自然也知道了他老婆。
王木匠夫妇将近四十岁有的孩子,还是独苗,他们非常宝贵和爱惜这一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
只不过后来,他们的孩子生了一场大病,当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到孩子送到镇卫生所时,已经抢救不过来了,就这样先天夭折。
以后的日子,这对夫妻没再要孩子了,因为再也承受不住诸如此类的第二次打击了,年过半百的他们也折腾不起了。
对父母还说,没有什么比失去孩子更让人痛心的事了。甚至永远都不能小瞧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心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去王木匠家的人都知道张秀丽人不错,夫妻俩都是老实厚道的人。
可是命运就是这般爱捉弄人,总是让好人接受磨难,承受痛苦。
有人说,上帝偏爱的人往往要承受更多的苦难,这样受苦难的人才会深刻记得,原来上帝这么喜欢他。
但是对于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在苦难中迟迟看不到希望的人来说,上帝之说纯属是胡扯。
洁雅和姜席也听说了王木匠夫妇的遭遇。
他们知道张秀丽需要一份工作,了解她失去孩子的痛苦,也知道她一定很想念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们两人就商量着,在他们工作繁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