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识的形成(1/3)
不知道我是否存在于平行世界的自己,但是我似乎感觉到这种意识就是来源于他。
我家邻居姓李,是大王庄单门独户,李大爷为了延续单纯香火,一连生了五个女儿,也没有产下一子。
我们两家的围墙很低,我三岁就可以轻松的越墙爬到他家们家里去,李姓一家人都特别喜欢我。
特别是李大爷,他已经我母亲商量好,认我为干儿子,开始我父亲并不同意,经不起我母亲的再三说法,加上李大爷对我们家农活的帮助,父亲就勉强同意了。
父亲是我们县一中教师,后来因为工作业务能力强,被提拔为校长,李大爷家里的两个大女儿,也考上了父亲的学校,李大爷更是拿我们当成一家人,所有农活都是他帮着我们干。
李大爷家里的三女儿倩倩和我一样大,吃住在一起,我也一直认为倩倩就是我的亲妹妹。
我们一起跟着母亲去南洼干活,母亲也把倩倩当做了自己的亲女儿来看待。
大哥他们在去地里捡柴火的时候,我和倩倩也跟着去,南洼河地上,栽了大约3km的槐树,河底泉水溪流匆匆,河堤槐树密集,这里是我们大王庄所有孩子玩耍的地方。
河堤里面的大片土地种的都是红薯,到了秋后,收获的村民大军都会全部集中到河堤上,因为离家有3km,每家都会在河堤上搭一个窝棚住宿。
大王庄因为面积比较大,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三亩的土地,我们家四口人,就有12亩的红薯地。
因为红薯种植的太多,每个家庭的劳力又不是那么多,加上刨红薯特别费力气,所有人都需要早起晚睡的加班。
收获是比较麻烦的,把红薯瓜刨出来,再把红薯镲成片,再一片一片凉开土地上,等着晒干,才能及时收货。
否则秋雨到来,红薯干就会发霉,一年的收成没有了,卖不了好价钱,孩子的学费就没有指望,一家人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因为特别重要,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业,所以我们村里的每个家长都特别重视。
窝棚是家里的床搬到河地上,用竹片儿和塑料纸搭制而成的,有的家庭一个不够用,需要搭一个更大的帐篷,这样就解决了在里面做饭休息的需要。
我们家的窝棚和李大爷家的窝棚不在一起。
因为我们是第六生产队,地在南洼的东面。李大爷家是第七生产队,地在南洼的西面,中间隔着两公里的距离。
我们两家是搭伙收货红薯的,先把我们家的红薯收拾好,再去李大爷的家的红薯地里去干。所以为了赶时间,大人们都是白天晚上连着干。
大哥二哥白天他们都在学校上学,晚上回来是要参加劳动的,李大爷家的两个大女儿,也是晚上要回来劳动的。
我们两家人就有八个劳动力,所以我们干的比较快,人多仅力量大,在气势上我们也是十分有把握的,我们两家一天就能完成一块地的任务。
每当我们完成一块地,一眼望去地里就像下了雪一样,那种漂亮和满足感,孩子们是高兴的,大人们也有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了生活的希望!
老老少少一起劳动就是热闹,孩子们也有了和大人互动的时刻。
一起劳动的快乐,是现在还在体会不到的,孩子通过劳动,会越来越懂事,知道父亲母亲的不容易,知道收获来自劳动,快乐来自陪伴!
因为我们两家人多势大,我从小就认为我们两家是全村最值得骄傲的人家。
村里按照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我们家有三块地,大爷家也有三块地。
我母亲都会在家给我们做饭,为了送饭节省时间,母亲安排大哥二哥,把烧好的玉米面儿糊提前送到地里,放在窝棚里面凉着,等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变凉了,这样就能减少吃饭的时间。
母亲安排我和倩倩,把煮好的红薯和玉米面儿饼,用包袱打成两个包,我背着较沉重一点的红薯包,倩倩背着轻一点的玉米面儿饼包,斜挎在我们两个人肩上,我们两个负责送到南洼地里。
母亲说,你是哥哥应该懂事一点,你也是男子汉,更应该多为大人做一些事情。送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你们两个一定保证完成,中途不能乱跑,尽快把饭送到地里,不能耽误大爷哥哥们吃。
我们两个人总是在母亲面前保证,完成任务,不会乱跑。
从大王庄家里到南洼有两公里远,路上大都是送饭的孩子们,有的是挑着饭送去的,棍子的前面挑的是红薯粉面糊,后面就是红薯窝窝头。
有的是用小推车推着去的,左边是红薯汤,右边是玉米饼。
我们就是背着去的,我背着是玉米面儿糊,倩倩背着玉米面儿饼。
土路上特别的热闹,孩子们一边走一边互相鼓励着。对孩子们来讲,送饭这个活动,就是大人安排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