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故事 下(1/3)
第一届故事大赛是荀老师组织的。
荀老师不是本村人,知青下乡那年,荀老师来到了这个村子,当时还不是老师,只是跟着种庄稼,后来知青陆陆续续的都回城里了,唯独荀老师留了下来。后来又过了几年,附近几个村的娃娃多了,大家就合计着建个小学,地点就选在吴家庄村委边上的几件大瓦房,原因一来是因为吴家庄地处几个村中间,来回交通方便,二来是这边正好空着几件大瓦房,不漏雨不漏风,三来就是十里八乡都知道,吴家庄有个读过大学的荀老师。后来这个老师不仅教国文
关于荀老师当时为什么留下来,他自己的说法是,自己本为东汉名仕荀彧的后人,世世代代住在城里,到了自己这一辈想换个生活方式,就主动申请下乡。来了吴家庄后发现此地物华天宝,风水似有潜龙在渊之势,在此定居必有伟业,就借贵宝地几件房子住着。但这个大家普遍是不信的,一来是听不懂,二来是这村子打秦始皇那年就有了,这么些年也没听过有谁飞黄腾达。
有一次晚上,荀老师和易大头一起喝酒,估计是大头那瓶珍藏的茅台给荀老师喝开心了,醉醺醺的荀老师讲了个不一样的故事:
“大头,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村子吗?”微黄的灯光照在脸上,荀老师觉得全身暖洋洋的。
“好好喝酒,别又扯那些七里八瞎的文词儿”,易大头赶紧又给添了一杯酒,生怕对面这个老学究又扯上谁家祖坟的风水那套。
“不不不,那都是其次,我觉得你们特别尊重我”,荀老师呡了一小口,推了推自己的钨框眼睛。
“咋了,是给你们几个高材生修了大瓦房吗”,大头指的就是现在改小学的那几间大瓦房,当年听说城里要来一批大学生,村里建了三间大瓦房。大头亲自帮忙打的柱子做的梁。
“因为你们都叫我荀老师,不想城里人,没什么文化,还都喜欢喊我苟老师,听起来像是喊野狗的”
“为啥喊你狗老师呀?”易大头没听明白。
“就是苟富贵勿相忘,苟富贵的苟呀,那些人没文化不认识荀字不说,还净瞎叫,还是你们纯粹,这么多年都尊称我荀老师,那些没文化的城里人就没法比。我和你说,我们荀氏一族得向上追溯到……”
荀老师一边说着,易大头一边点头,时不时嗯两声表示认可,但实际上一句也没听明白。他甚至不知道荀字和苟字怎么写,只是好奇为啥荀老师突然骂张三德他爹张富贵是狗,想着要不要跟张三德回家说一声,让他爹带盒点心去跟老师赔个错。再后来两人喝大了,这事儿也都忘了。
但总的来说,村里重视读书人是真的,而且是打心底里敬重,好像是骨子里面传下来的感情。
这点荀老师也知道,所以总是想方设法的提高村里人的文化水平。一开始自愿教村里的小娃娃识字,后来是去了村里的学校教书,每个学科都教,教小朋友不过瘾,还得把村里没农活儿的人都拉上。再后来觉得单纯的学习没用,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于是就有了六月这次的第一届吴家庄故事大赛。
荀老师本意是大家能组织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顺便可以鼓动村里的人多去看看书,了解下外面的世界,于是定了个主题不限,还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宣布要办故事大赛时,村里的人甚至都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解释了好久,老赵头儿问了句“就是让我们编瞎话儿呗?”
“要源于生活,源于生活”荀老师又强调了一遍,“要从你们自身的生活出发编瞎话”。
六月份比赛的这天,荀老师原计划是听完十个选手的故事再上去点评,结果才听了前两个,就彻底震惊了!他脑子中一瞬间划过三个问题:这@#是几个农村老头儿能想出来的故事!这@#是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故事!这@#是三维空间是生物能想出来的故事!作为读书人,荀老对知识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知识应该是人类文明存在最优美的映射,就像小雨润过的石阶会留下青苔作为脚印、飞雁栖过的枝下会有落叶为其留念,文明存在过的时空会诞生对星空的解释,正如流星,纵然稍纵即逝,却又绚烂漫天。
但今天,他震惊了,老赵头儿和吴叔用两个“源于生活”的故事告诉自己,乡土情怀也可以有极其后现代的表现方式。
但荒诞的故事却又是如此真实,没错,人类的想象不是无尽的,眼睛能看见的、耳朵能听到的,脑袋才能想到。没有见过圆形的人对足球不可能有概念,正如这几个字都不怎么认得全的村民,怎么都不会想出这种超脱的故事。
唯一的可能性只有一个。
荀老慌了,作为织梦人,这种情况来的太过突然,简直是黑天鹅,而且毫无征兆。
“现在必须搞清楚紊乱范围”,荀老厘了厘头绪,用一个慈祥的微笑暂时隐藏了内心的恐惧。他走到大头身边,轻轻拍了拍这位三号选手:
“好啦大头,你先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