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三藏收灵徒,再赴西行路(1/4)
话表观音菩萨一路向东,点化取经人,十年后亲临长安,说服唐王委派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并赠予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玄奘法师以真经取号,号作三藏。
朝门外,聚集文武百官,唐王将通关文牒交给唐三藏,随即递上一紫金钵盂,里面盛有丰盛的面条。唐三藏接过钵盂,见这面条之上即有荷包蛋,又有肉肠,不解其意,说道:“贫僧乃是出家人,不进荤腥,望陛下见谅。”这时唐王微笑着说道:“
幽潭游银线,
红日隐云边。
绿草浮清水,
龙鳞水中现。
这面条似银线,好比漫漫长路,绿叶好似千山万水。这红心白边看似红日,亦非荷包蛋,而是南瓜煎炸而成,好比艰难险阻。这一片一片形如龙鳞之物,也非肉肠,乃是莲花花瓣,寓意佛祖护佑。愿御弟化险为夷,拨云见日,早日归来。”
唐三藏说道:“多谢陛下!”心里却想:这钵盂体大!面条实在太多了!出行前已饱餐,不如留着路上慢慢吃吧。
这时,唐王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面中,说道:“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唐三藏知晓这捻土之意,无法拒绝,望着唐王,深情款款。再看看手中钵盂,不由得大为震惊,说道:“皇恩浩荡!陛下果然出手不凡。”转眼间钵盂已盛满尘土。唐王笑着解释道:“这份量,御弟应当可以牢记家乡了吧。”唐三藏涕泪交零,谢恩,食毕。
此时,唐王牵出白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唐三藏复谢恩,上马绝尘而去。
唐王望着远去的唐三藏,感叹道:“看!御弟重寸之阴、只争朝夕!寡人感心动耳!快去快回!”
唐三藏行至五行山之际,已至初春,而这山中却依旧滴水成冰、天寒地冻,于是停下歇息,顺便添些厚装。这时天空隐约传来呼喊之声,唐三藏四处张望,却不见人影,便问道:“是何人在呼叫?”天空之声道:“这位长老可是东土来的高僧?”唐三藏诧异的答道:“贫僧确是从东土大唐而来。不知何方神圣?可否现身一见?”
这时,天空之声略显激动的说道:“你真的是从东土而来,前往西方取经的高僧?我已在此等候你五百年啦!快快放我出去,我定为你降妖除魔,护送你到那西方。”
唐三藏转来转去,还是看不见人影,说道:“你究竟是何人?你身在何处?我看不见你,如何救得了你呢?”
天空之声:“我乃齐天大圣!菩萨命我在此等候师父。这五行山顶有片莲花池,池中央有一圆形天洞,洞顶石壁上刻有经文。劳烦师父飞到山顶,抹去那经文,我便可以出来了。”
唐三藏答应道:“稍等片刻,容我爬上山顶救你。”
孙悟空兴奋不已,在洞中四处蹦跳,终于等到这一刻了。可是左顾右盼,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也不见洞口有何动静,孙悟空心想这和尚不会骗我的吧,难道跑了?不过即便跑了,也拿他没办法,只是觉得一切都是菩萨安排的,连菩萨也戏耍于他,感到十分失落。孙悟空渐渐平静下来,回到石床上打起坐来。
又过了两个时辰,只听得洞口沙沙作响,孙悟空顿时从石床上蹦起,跳到天洞正下方,一边抬头仰望,一边喊道:“可是大唐来的和尚?老孙就在此处。”
唐三藏回应道:“贫僧来晚了,这山路崎岖,实在不好走啊!”
孙悟空不禁一惊,心想:这和尚不会飞吗?难道他不懂法术?难道他并非菩萨说的取经人?如若如此,如何抹得去佛祖的经文?不过事已至此,只得一试了。于是孙悟空喊道:“长老可曾看到那经文?”
这时唐三藏来到洞口,费力掰开荷叶,将头探入洞中观望。孙悟空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小和尚,倍感失望。
唐三藏问道:“可是此处吗?洞内光线昏暗,我看不见你啊。”
孙悟空叹气应和道:“是这里,这山洞被那荷叶遮光,终年不知外面是黑是白,阴冷潮湿,实在痛苦。长老赶紧找到经文,救我出去啊。”
唐三藏说道:“贫僧只看到这光秃的石壁,这经文在何处?”
孙悟空答道:“就在洞口的石壁上啊!长老仔细找找。”“难道佛祖的经文隐藏在石壁里,只会在我试图逃脱之时才会显现?”孙悟空思索片刻,说道:“长老先行闪开,待我激它现形。”
话音刚落,未等唐三藏退出洞口,孙悟空已腾空一跃,飞向洞口。
这时洞顶石壁上金光闪耀,将洞内照个透亮。唐三藏见这满壁的经文,叹为观止,突见一毛脸尖嘴的猴头蹿至面前,被那经文化成的藤枝牢牢锁住,悬于半空,发出阵阵惨叫。唐三藏惊魂未定,跌倒在莲花池中。
孙悟空重重摔入洞中,稍作喘息,问道:“长老可曾看清那经文?”
唐三藏再次爬到洞口,回答:“经文我看清了,你的样貌我也看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