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尘世因果断,何人求锋端。(2/2)
下人演了一出戏,只不过源宫想要更多好处,全然是做好了附庸全朝的打算。
可怜那些乞丐、废弃之人。西北相争,横尸遍野,瘟疫横行。两国都不愿过多牺牲自己的兵力,于是抓捕街边乞丐,让他们穿上兵服,拿着木杆犁刀上战场。自古以来,皆是上位者压迫下位者,下位者又去欺压更下等之人。管理这些乞丐兵的,大多是那些上头无人撑腰、下头也没什么权势的小吏。他们手拿长鞭,脚踏尸骸,但凡有不从者,当即打死。乱世初定,却总有不平之事,那些常年揭竿而起的人,在历史记载中不过是冰冷的文字罢了。
武觞被抓到了全朝前线营,营门口竖着高大的旗杆,旗帜上用金边银线绣着一个“全”字。只见营外的官吏们拉帮结伙地赌博喝酒,对前线战事全然不顾,而营下的兵士们却在瑟瑟发抖,这场景实在是令人发笑。两朝为了面子,每天双方军队竟私下里做起人口交易的买卖。全朝出售营下抓来的兵士,源宫买入,以此增加战功,获取赏钱。战场上尸体遍布江河原野,却无人过问,营内麻风病盛行,朝堂也不敢派兵入营。消息从战场外就被封锁,中原的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内幕。
战事初定,全王建都于中原,皇宫巍峨耸立,依山傍水,兵营林立,文官众多,尽显大城之气势。皇府命名为“三十二桥明月宫”,全国建有三十二省三十二桥。国泰民安之时,众人纷纷领功。原本是商贾宗门帮助过全朝,可架桥之事却无人愿意承担,受苦的还是那些普通百姓和做工之人。大肆建桥,累死、累伤之人不计其数。赋税繁重,连年干旱,空气污染,民生哀怨。这并非全朝一国之过,而是天下局势的压迫所致,门派弟子、商贾富客,封建主义和连年战争,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全朝唯一要做的就是压制这些起义之声。宗门名派也是参与者之一,不是人心险恶,只是世态炎凉,这便是当代社会的现状。
正因如此,每当国都建立,都会另立国教,以此俘获人心。而当代国家遵循宗教自由,多派合作,这可谓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冒险与进步。但当世情况却并非如此轻松,全朝不立国教,并非是改革之举,而是将矛盾内压,让宗门、商贾、百姓相互内斗,可见全王的野心之大。
且听西北戈壁之地,“四方大子”其中之一化名张生,其意图是追寻王薄“知世郎”的志向,在西北起义。六扇门总司王渊接到密令,率领六扇门追风巡捕前去捉拿张生,要将其就地斩除。
“四方大子”是被世人称颂的东南西北文状元之人,当代四方大子项申、彰聪都已入土为安。全朝杜默征战十年,却从未有人见过他的全貌。西北起义的张生终年佩戴面具,在暗中行动,也无人见过其真面目。当年四方大子的种种情形,着实让人心中不安。全朝林峰虽是当代“文武状元”,却不理朝政,整日以酒为伴,为求一世安宁,竟自废武功,后来入道教,在奉掌灯庙拜清虚子为师,道号“五生酒”。
彰聪、杜方、杜后因结党营私、损害国家根基,先后被处死。在项庄灭亡之后,全朝旌旗飘扬,国力渐盛。林峰在超脱世俗之前,与父亲林英走过山东一地,邀请当代“文书元”湖羽波担任全朝翰林学院掌书记,肩负全朝学子文官培养之重任。
东边有林峰、西边有武觞、北边有张生、南边有湖羽波,四方之气汇聚。
五行、六合又会有何人加入?
一场来自灵魂深处的觉醒即将拉开帷幕。
(注释:杜楷从没有以皇帝第一人称自称,都是普通人的我来称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