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1/1)
开始记录这段文字的时候,我26岁,单身,有一个糊口的工作。
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身边又会陪伴怎样的人,我没有任何想法。
我不想浑浑噩噩地这样过下去,也时常有过突如其来的要强,然而它们带给我的,只有更深的焦虑。
我的父母在我大二那年离异,后来各自有了生活。父亲第二段婚姻也失败了,现在我与他同住。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每周差不多只能回一次,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是一个人。
我时常庆幸一个人生活的美好,也时时因为没有人陪伴而感到空虚。这种空虚写成文字常常被人联想到歧义,我曾在某个树洞社交软件里发过“我好孤独”,收获了一堆不怀好意的回帖。
孤独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承认孤独都要小心翼翼的了?
我不是在一个有氛围的家庭里长大的,父亲因为工作常年在外,我是母亲带大的,对她有着特别的依赖。与母亲相处有过快乐的时光,但耳濡目染的是她对婆家的控诉。在她嘴里,是天真幼稚的姑姑,是双商皆低的奶奶。在她的熏陶下,我害怕父亲,对奶奶家有着相当大的抵触,甚至连过年都不太来往。
我从什么时候失去了交朋友的能力?小学的时候,当时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家就住在我们家附近,平时一起上下学。然而母亲居然让她监视我有没有乱花钱。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友情和亲情都崩盘了,从那之后,我甚少与人交心。我也不知道小小一件事,怎么会给现在的我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我只能说这个心结我始终没有打开。
或许曾经有可以打开的机会:那天母亲问我为什么没有朋友,我装作若无其事地提起这件往事。我期待她能有些懊悔,哪怕是半开玩笑地说:“这些事怎么记了这么久,你还挺记仇啊。”
我等到的是嗤之以鼻的一声:“你活该。”
“怎么就过不去了?”
“你能不能阳光一点?”
“……”
很久之后母亲给我通电话时都带着嗔怪,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跟父母撒娇,给父母打电话呢?
是啊,我为什么不跟她撒娇呢?从小到大我瞒了她很多事情,包括初中的时候开始近视,高考之后的时候才偷偷配了眼镜……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交流呢?
中国的孩子都喜欢报喜不报忧,是因为他们清楚报忧最后的问题还是归结到自己身上。
近视了?活该,让你不好好用眼睛。
抑郁了?活该,谁让你不阳光一点。
我对母亲的敬畏甚于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既然这样,我何必将身上哪里不舒服地方告诉她?
我的性格里确实有几分凉薄,我可以和很多人打成一片,但我没有交心的朋友。
我觉得美好这类词汇都是绕着我走的,但我依旧相信世界很美好。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到了这里,那么就祝你万事顺意,余生皆是坦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