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 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

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 (1/3)

2024-09-25 作者: 云梦策士

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1/3)

朱厚照怔怔地看着韩文,脑海里的思绪翻江倒海。

说真的,他的确是有点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主要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说,古人不注重财政,财政混乱,尤其明朝财政制度更是稀碎。

所以朱厚照就一直认为,可能科举出身的这些文科生,在需要逻辑运算才能驾驭的财会的方面,不太擅长。

可是没想到,韩文却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当韩文说出那句大明衣食所系,岂能仰赖于他人时,朱厚照愣在了当场。

这样的见识,岂能说古人没有财会经验?

韩文作为户部尚书,经常接触大明财报,所以很快就发现了不好的端倪。

在后世黄仁宇先生的著作的《万历十五年》中,很犀利地点评了明朝的财政制度——无预算、杂乱。

虽然古话常讲无预则废。

但在明朝的财政制度上,却看不出有预算。

最基本的田赋这一项就显得杂乱不堪,百姓们承担着混乱的财政制度之下贪官的巧立名目。

实物赋税的交纳,让整个收税体系臃肿不堪,效率极差。

加上交通不便,税收陋习往往能绵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儒家文官秉承的却是低税便是太平的理念,导致国家机构无法得到财政支持而发挥不了作用。

这些都是明朝行政体系的弊病。

而说到白银货币化这件事,则更是一直以来明朝存在的弊病之一。

说白银货币化是弊病,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危言耸听。

但是通过后面很多事实表明,在一个不产银的国家里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国家的铸币权拱手相让给了别人。

这还只是其中的弊端之一。

最大的弊端是白银作为贵重金属,它本身具有储存性,在大明这个商品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如此多白银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就会沉积下来。

当外部白银在大明王朝买走大量物资后,白银没有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手里储存的财产。

这就相当于,海外国家用石头把大明王朝的物资给换走。

明朝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资,却并没有享受到。

白银所带来的好处,反而成全了剥削者。

类似美元,当美元收割全世界之时,美国人能买到价格远低原产国的产品。同时还能够通过不断的印刷美元转嫁风险。

白银当时也具备这样的属性。

而大明当初就是白银收割的市场。

看上去从美洲也好、日本也罢,产出的白银都流入到了大明,可是大明得到了什么?

大明得到了一堆石头,流走的是老百姓日夜生产的物资。

老百姓苦哈哈的,却没有享受到生产出来的物资,反而便宜了外人,便宜了国内少数的垄断寡头。

而导致这种现象,除了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于金银贵重金属的追崇之外,最主要还是明朝这个朝代自建朝以来,朱家皇帝就没有财政金融知识。

在这块朱家皇帝想得特别简单,把老百姓当做放血的猪,随时随地地放血。

印制的宝钞,简直就是擦屁股的纸,甚至连擦屁股纸都不如。

因为朝廷根本没有准备金,朝廷的印钞机只知道不停地印刷宝钞,不停地从民间收购物资,悄无声息卷走百姓辛辛苦苦的积累。

不管是洪武年间的北伐战争,还是永乐大帝的五次北伐,的确打出了大明的威严,的确让北边的蒙古人短时间不敢挑衅大明的威严。

但这个后遗症也非常明显。

由于洪武永乐两代皇帝,透支了宝钞的信用,导致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宝钞不到百年就成为了津巴布韦币、金圆券,没有人用。

而且这个后遗症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王朝的信用,老百姓谈钞色变,最后不得不回归到贵重金属货币时代。

这时候金子银子的贵重金属性质就体现出来,于是白银货币化在朝廷根本无法阻拦的趋势之下,自然而然地形成。

以至于到了弘治五年,叶淇看到整个国家已经事实上进入到了白银货币化。于是他顺应这种趋势,把开中纳粮变成了开中纳银。

所以朱厚照一直都知道,其实从一开始,错的就是朝廷在国家信用上的透支。

白银货币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坏就坏在朝廷没有预算,没有控制白银流入的量。

归根结底,朝廷权力对于基层没办法控制;而权贵资本的贪婪,使他们对于白银就像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这才导致白银不断地流入,可是成为了破石头。

老百姓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