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谭景清惨遭火焚!朱厚照提审二张(1/3)
朱厚照对韩文之欣赏,始于其一身凛然正气,初见便心生敬意。
然而,世事难料,这份欣赏竟如同回旋镖般,最终微妙地反噬其身。
原本,朱厚照内心对韩文的过错难以轻易释怀,幸得几位机敏太监的巧妙周旋,方使事态未至绝境,避免了亲下狠手、置韩文于死地的尴尬。
韩文,这位老练的江湖智者,以非凡的胆识与智谋,在危机四伏中不仅保全了自身性命,更维护了互市贸易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叹服。
韩文自然洞悉眼前这场由朱厚照与七位太监共同演绎的双簧戏,虽略显刻意,却也感受到了皇恩浩荡中的微妙温情。
皇帝此举,实为顾及双方颜面,给予他这位重臣最大的尊重与庇护。
面对皇恩,韩文心怀感激,深知皇帝已放下身段,自己岂能再不知进退。
因此,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判决落下时,他即刻领悟,此乃生命与事业双赢之局。
朱厚照实则并无取韩文性命之意,只是恰逢其时,有一要职空缺,心中暗自思量韩文实为合适人选。
然念及韩文已位至六部尚书,再行贬斥恐生微词,加之需寻一契机,故迟迟未决。
韩文此番自曝包庇弟子之事,恰为朱厚照提供了一个把他贬官的顺理成章的理由,既可派遣韩文赴任,又显公正无私,一举两得。
朱厚照沉声道:“当前开中纳粮与开中纳银并行之策,势必触动江南盐市,引发价格波动。
你所言非虚,盐商们惯用的伎俩,不外乎暗度陈仓,走私盐货。
既已洞悉其诡计,朕便遣你赴江南,兼任两浙、两淮巡盐使及浙江巡抚之职,你曾任御史,此等事务自是驾轻就熟。”
在明朝,巡抚一职非固定之设,多为朝廷因需而遣。
直至清朝,巡抚方正式确立为地方上超越布政使的文官要职。
此番派韩文前往,既含贬谪之意,亦是对其能力的信任与重用。
韩文对此安排感激涕零,他本就欲深入基层,亲眼目睹盐商之狡黠,此番机会,自是欣然领命。
“臣定不负圣望!”言毕,韩文离去。
离去时,他再次看了眼朱厚照,眼中满是对皇恩的感激与对离别的淡淡哀愁。
他知自己一旦南下,皇帝身边便少了一面可挡风雨的盾牌,需独自面对朝堂之上的种种非议与挑战。
待韩文远去,朱厚照的目光转向刘瑾等七人,赞许道:“此番你们功不可没,退下领赏去吧!”
七人皆是满心欢喜,躬身告退。
唯有萧敬留步,似有话欲说,却被朱厚照先行打断:“你未替韩文求情,甚好!”
随后,朱厚照神色凝重地吩咐道:“你即刻持朕之手谕,秘密提审那些知晓李文渊内奸身份之人,务必将其审问清楚后,悄然处置。”
看来,这善后之事,还需朕来亲自料理啊!
……
京郊之地,月色如洗,那首《广陵散》再度响起,旋律中缠绕着谭景清无尽的悲愤,仿佛他已预知朝局的风云变幻,便是自己命运沉浮的序曲。
这古老琴音,穿越了千年时光,承载着嵇康创作时的复杂心绪,而今,在谭景清的指尖下,更添了几分难以名状的孤寂与哀愁。
如烟,这位曾以为能逃脱风尘的女子,静静聆听着,从琴声中捕捉到了谭景清那份连读书人也不曾有的虔诚与执着。
他,一个看似逐利的商人,实则对古曲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不惜倾尽家财,踏遍四方,只为搜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珍贵曲谱。
如今这些珍贵的琴谱已堆满了京郊宅邸中的书架,见证了他对古曲的无限追求。
一曲终了,谭景清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衫,目光转向一旁静默的如烟,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还不走吗?”
“走?去哪里?”如烟反问,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去你该去的地方,一个能重新开始的地方。”谭景清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释然。
“重新开始?”如烟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老爷,您曾许诺我一生的庇护,如今这‘一生’的期限尚未到来。”
谭景清闻言,大笑几声,目光穿透窗棂,落在外面刚浇好的桐油上。
那刺鼻的气味似乎也在诉说着某种决绝:“我的归途已定,而你,正值青春,理应远离这即将沉沦的漩涡。”
“老爷不走,我亦不走!”如烟的语气坚定,没有丝毫退缩。
这一幕,让谭景清感到意外又困惑。“你,不过是我生命中匆匆过客,何必如此执着?我待你,或许并未如你所愿般温柔,甚至曾有过将你赠予他人的念头。”
如烟凝视着谭景清,眼中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