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尾声)(6/11)
师本就处于同一种境界之中,他们的思想与灵魂一直都是高度契合的。这一点,他们夫妇在与柳笛相处的这几年里体会得最为深刻。之前文风上的不同,是因为柳笛还没有完全长大。当她经历了这次磨难,又在北大深造了这几年,对人性、社会以及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感受,思想愈发成熟而深刻之后,她和章老师就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了。唉!”苏沐阳的声音中承载着无尽的感慨与动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爱。死亡不仅没有把他们分开,反而让他们融合得更加完美,简直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现在,再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了。”他沉默了片刻,又无比肯定地重复了一句,“再也没有!”
纤纤恍惚了一下,耳边又响起了柳笛的那句话:“我不必特意来看他,因为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其实,不只是柳笛,我们谁没有受过章老师的影响呢?”苏沐阳感慨的声音又从手机里传出来,“我们虽然不能像柳笛那样与他交融得那么深,但我们从文学修养到人生态度,从思维方式到品格塑造,无不被他打上深深的烙印。尤其是你,纤纤,他改变了你的整个人,也改变了你的整个人生。”
纤纤的眼眶潮湿了。她默默地撂下电话,拧亮了书桌上那盏灯塔形状的台灯。温暖的灯光笼罩下,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在省城读高中的那三年时光。没了父亲权势的庇护,她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学生。新的身份褪去了她身上层层的光环,却也让她窥见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众星捧月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她必须学会独自面对一切。于是,她开始从高高在上的云端走下来,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泥土之中。三年来,在这片泥土里,她不断成长与蜕变。她开始努力适应新的学习节奏,与同学们一起为了梦想拼搏。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为了一道难题绞尽脑汁的时刻,都成为了她成长的见证。她也结识了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靠近她,仅仅是因为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身份。他们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的陪伴下,纤纤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当然,和每个高中的学子一样,她也有过迷茫和困惑。每当此时,她就会像现在这样,拧亮这盏灯塔形状的台灯,让那温暖而明亮的灯光驱散心中的迷雾。而基座上那句“Know thyself”,会提醒她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有时,她也会翻开那本《海天寄语》,静静地读上几篇。那些充满智慧、思想与温情的文章,好似一双神奇而温暖的手,轻轻地抚平了她心中的焦躁、压抑与不安。而当遇到重大挫折,承受沉重压力或者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她就会从书桌的抽屉里捧出那个小相框,凝视着章老师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那如星光般澄澈纯净的目光,总会穿透层层迷雾,照亮她灵魂的最深处。那时,她就会想起柳笛的那句话:“别让那双眼睛失望。”如果还觉得自己缺乏勇气,她就会翻出那盘磁带,放在随身听中,戴上耳机,静静地聆听章老师的声音。每每听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亦无悔向着光明”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就会潮水般注入到她的心中。这样的力量甚至让她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将她的意志摧垮。就这样,三年中,她由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蜕变成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普通女孩。她学会了坚强与独立,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
上了大学后,纤纤依然铭记章老师那句“扎根土地,用心生活”的嘱托。她一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与生活的养分,一边有条不紊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她早已认清,自己并非自幼以为的那般聪慧出众,除了在写作方面略有几分灵气之外,不过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女孩。所以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师范专业,将从教确定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从章老师的身上,她已然看到一位优秀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她渴望将这种影响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尽管她远不及章老师那般出类拔萃,但正如尹鸿老师所言,她会竭尽全力教好每一个孩子,不为名利,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让一直看着自己的那双眼睛失望。
大一暑假的那次支教,让她意外结识了那个与章老师有着深厚渊源的小渔村。大二寒假的常驻采风,又使她认识了那里淳朴的村民。自此,每年寒暑假,她都会自愿前往那里支教,与村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小岛。经过两个假期的调查走访和日常相处,她深刻认识到这个美丽小岛所面临的严峻教育现状。这里的教育落后,不仅表现在教育设备匮乏、教育资源稀缺以及师资力量薄弱上,更令人忧心的是人们教育观念的滞后。村民们常常被眼前的生活所困,未能意识到教育对个人未来和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他们的认知中,读书似乎并非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而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这种无知与愚昧,将孩子们的未来束缚在狭小的天地里。那时,她的心中便渐渐萌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然而,要想真正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仅靠几个假期的支教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征程,必须有人扎根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