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三)插科打诨罗衣轻(5/10)
r/>赵祯只是想尽快套住耶律宗真,因此,对富弼所提出的三点建议,一一答应,并命人写人誓书之中。
富弼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是诚心诚意地想促成南北双方和好。因此,携带二份国书,三份誓书,再次出使辽廷。
为了把握起见,富弼在途中,突然想起了誓书之事,如果誓书中没有自己所提出的三件事,辽廷是很难答应的。于是,就打开誓书观看,果然,誓书中并没有写入自己所提出的三件事。于是,派副手宋诚、蔡挺立即返回汴京,让有司把三件事写入誓书中。
赵祯想急于了解辽朝情况,便召见了蔡挺,得知情况后,便让富弼向辽朝口头陈述三件事。
富弼得到赵祯的旨意后,知道这是大臣们从中作梗,便打马返回汴京。时已傍晚,各单位都下班了,值班人员不让富弼见皇帝。富弼申明利害,才见到了赵祯,开口说道:“执政大臣这样做,是想把我置于死地。我死不足惜,国之大奈何??”
赵祯听后,也觉有些不妥,命人把三件事写人誓书之中。
在富弼往返的十几天时间里,耶律宗真也做出了选择,决定选择二十万增币,但对如何增币,又动起了脑筋。
耶律宗真在富弼等宋使到达辽国的第二天,便接见富弼,并直截了当说道“两朝结为婚姻的事,会使宋骨肉分离,或许公主与梁王(耶律洪基)互相不喜欢,所以不如每年增加金帛。但必须在誓书中加一个献’字才可以。”
富弼回答说:“献’字是下奉上所用的词,不可施用于敌对的国家。宋朝为兄,难道可以有兄献于弟的吗?“
耶律宗真说道:“南朝把丰厚的金帛送给我,是畏惧我朝,对献字为何吝惜”富弼说:“我大宋皇帝爱惜生灵,所以用金帛来代替干戈,非畏惧辽国。如今,陛下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正是想断绝以前的友好关系,用一定不可施的事相要挟罢了。“
耶律宗真见富弼不肯答应,便改口说道:“改用纳’字怎么样?”富弼坚决地说道:“也不可以。”
耶律宗真望着富弼半天,说:“誓书何在?出封岁增二十万。”
富弼把增币二十万的誓书递上。
耶律宗真一边看誓书,一边说:“用'纳'字自古就有。”
富弼针锋相对:“以前只有唐高祖向突厥借兵,所以用臣子的礼节与突厥交往。当时的交往中,或许称献、纳,也不可详知。后来,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擒获哪里再会有这样的礼节?“
耶律宗真见富弼声色俱厉,就没有再争辩下去,而是改口说道:“这事你就不用费心了,我会再派使臣去与那赵祯小儿直接商议此事。”
随后,耶律宗真派南京留守兼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出使宋朝,具体商议采用“献”、“纳”事宜。
富弼晚耶律仁先和刘六符两人从辽朝南返,到了雄州后,便接到宋仁宗赵祯旨意任命富弼仍为接伴使,具体负责接待辽使事宜。
富弼则把辽廷派使前来的用意上报赵祯,并说明:“辽国要求用'献'、'纳二字,我坚决拒绝了,其嚣张气焰已遭受打击,朝廷不可以再答应。”
耶律仁先和刘六符来到汴京后,见到赵祯,把誓书递上,要求宋廷在文书中应称“贡”字。对此,双方展开了争论
耶律仁先说:“从前,石敬瑭回报本朝大恩大德,割让土地献给本朝,而后周又用武力夺取,谁对谁错,灼然可见。”
刘六符显然更懂得掌握谈判的火候,见宋廷答应增币,只是玩文字游戏,便又加了一把力,对宋廷诸臣说道:“我朝兵强将勇,海内皆知,现在将兵们都想出兵攻打大宋。如果让他们出兵大宋,随心所欲地抢夺,与进贡”的字眼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呢?况且我大军已经聚集南京,一旦南下,你们怎么防御?顾及小节,而忘记大祸,到时后悔都来不及呀!“
刘六符的话显然是起了作用,宋廷诸臣争执的勇气,顿时减少了一半。其实,宋廷从君到臣,心里都明白,向辽廷增币,就是向辽廷进贡,再怎么争论,也不过是想争个面子而已这就是当时宋朝士大夫们的嘴脸,明明是向人家大辽国进“贡”,却又不敢承认,非得要弄个什么自圆其说。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被誉为“北宋词初祖”的晏殊,敢于撕破嘴脸,建议采用“纳”字。
晏殊,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由乡里推荐,被宋廷赐进士出身,第二年便出仕为官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政知事、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等、是北宋著名词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北宋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富弼则是晏殊的女婿。
其实,赵祯见耶律宗真选择了增币二十万的誓书,心里暗自高兴,恨不得马上就答应耶律宗真的要求。只是耻于被人说自己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