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三)插科打诨罗衣轻(6/10)
动向辽廷进贡,才不好意思下决定。而是想找一个大臣来当替罪羊。
晏殊提出采用“纳”字的建议后赵祯立马就坡下驴,同意了这一主张。
耶律宗真挑起的辽宋两朝索地风波以宋廷每年多向辽廷纳贡二十万,面子上了一个句号。
从索地风波的整个过程来看耶律宗真开始时确实是想乘宋与西夏交兵之际,夺回关南十县地。作为一国之君,充分利用国际形势,来获取自身利益。这无可厚非。
宋朝虽然多输出了岁币,但并不是一无所获,而是将李元昊这个“包袱”,甩给了辽廷,起码是甩给辽廷一部分。
耶律宗真虽然多获得了岁币,但并不是完全的赢家,而是钻进了宋朝所设的圈套,将李元昊这个烫手的山芋捧在自己的手里。
......
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春。
耶律宗真在混同江撩钵春蒐,大宴群臣。
因为南朝(宋)向大辽低头了,宋廷增加岁币。
史称重熙增币。
大辽强势调停宋夏之战,也只是得了一些岁币而已,但对于耶律宗真来说,这却是他即位以来,第一份拿得出手的功绩。
宋夏大战之际,耶律宗真与张俭等众大臣决议出兵,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
耶律宗真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给。赵祯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西夏本已大败宋军,若进一步便可夺取关西之地,再进一步入主京洛也不是不可,但迫于辽朝只得和解。
夏辽交恶,辽朝一记重拳打破了西夏的入主中原的美梦。
这一份合约,简单的一个‘纳’字,满足了辽王朝成为上国的虚名。
宴宝座前,北院大臣、南院大臣、六部、各贵族王侯,礼部、理藩院共设三百余席。
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也设诸席。
歌乐舞技齐齐作响。
众臣都端着撒剌(小酒樽)相互交饮,耶律宗真却不一样,手提着一个鹿甒(wu、大酒器),止不住的豪饮。
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好不容易除去,心情得以释放。
“皇弟耶,此番南下之功非皇弟与惠也,朕百年之后大辽非皇太弟不能也,哈哈哈。”耶律宗真已然酒醉,此话一出众臣无甚变化,皇后萧挞里和太子耶律洪基却有些震惊。
耶律重元急忙道谢:“皇兄恩德,弟不敢奢望也,可为大辽出一份力,我重元此生无悔。”
耶律宗真搂着耶律重元,一同饮酒,好不亲密。
大乐,起!(鸣鞭)
对舞更进,乐歌和之。
契丹乐起,溪琴奏起。
各族之人群舞,座上人分给各筵食品,酒各一卮。
......
不同于辽帝国的锐意进取,宋王朝执着于自我革新。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人称“四谏”),锐意进取。
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后,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重熙十二年(公元1043年)
意气风发的耶律宗真,在帐内不停着看着墙上的舆图,比比划划,不知在考虑什么。
皇帝旁侧,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臣萧孝忠对着耶律宗真的背影说道:“一国二枢密,风俗所以不同。若并为一,天下幸甚。”
“嗯,老臣果然是老臣,老成谋国啊,卿上番解禁渤海人禁武之策,丹东大顺矣,此番想合并北南二院,不错,卿回去写个疏来,朕来推行。”耶律宗真对于可以高度集中皇权的谏言自然顺水推舟,但不能急在一时。
“殿外北院枢密使萧孝穆求见。”一个内侍传道。
耶律宗真皱着眉,萧孝穆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三番上书求辞官回乡,耶律宗真都没有准允。
“请进来吧。”耶律宗真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萧孝忠识时务的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