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卓尔马罕将军征西(二)(1/2)
这日窝阔台可汗皇帝在万安宫,听耶律楚材讲述中国历代皇帝怎样处理国事。
从黄帝与蚩尤之战讲到唐宋两朝,他说我明白了周朝八百年继业,是个分封的诸侯国,然战乱不断。秦始皇统一中国,施行的是中央集权制,下不分国。后来几个朝代都是沿用中央集权制,我先辈太祖皇帝似乎沿用了周朝的建国方略,虽然不像周朝的诸侯国分的那么细,初期在哈拉和林建国时,起名叫“勃特国”,“勃特”二字其意为大家或大伙,下边又分封为几个汗国,各有封地,这将对我们治理国家很不利。
时间长了会产生内乱,以后可不再分封国王等名号。我们应建行书省,像现在中原的现行制,统一管辖较为适宜。”
接着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弊端多出自分封王国和留旧王国这些地方?”
耶律楚材问:“我主指什么而言?”
窝阔台说:“从先主成吉思汗马上打天下,扩大疆域,在蒙古帝国这将是空前的,但也有的王国我们没灭他国,他们只给纳贡,我们就恢复他的国度,不久又叛变杀驻守官员,我们牺牲很多‘达利嘎’。第二次平叛后再不承认其国,才免‘达利嘎’被杀。这说明我们的制度是有问题的。”
耶律楚材说:“我提倡在建制上,利于中央集权制,实行课税征收利国利民,减轻百姓负担,并行以夷治夷治理国家。”
可汗皇帝窝阔台说:“朕常想,我们派出的官吏,也就是‘达力嘎’,常常为酒色误事,甚至被杀、被害,连妻儿老小都惨死于战领之地。你说太祖皇帝成吉思汗征伐辽、夏后,其国王还当他的国王、允许纳贡,其仁慈之心上天有知。虽然在攻城时却有屠城之举,但多数纳谏免屠者多呀。此乃太祖皇帝信奉天神,纳谏后再无屠城,他为子孙造福,也有利于天下。
我听你常讲,马上不能治天下这个道理,希望爱卿详思为朕献、安邦定国之策。”
耶律楚材说:“臣近观天象,西域杀气冲天,必有反叛之报。太祖成吉思汗在世时,已把西域所有地方分给四子共有,那么现在已有四世同堂,在以后分支更多,地界不明,必有内乱之忧,派四家长子出征,免生疑惑?”
可汗皇帝窝阔台沉思良久才说:“朕还有一事,中原一带如何处理,还会出战乱吗?”
耶律楚材献计说:“我们与南宋之战,那不是一朝一夕能了的夙愿,臣前番上奏,灭金指日可取,今番与宋和,宋与金矛盾积怨己深,世代之仇,我们与宋无仇,结交必然会顺利,虽然宋朝在我们手里得到了好多城池,但毕竟原来是宋朝的失地,他们乘机收复这是必然的事情。
这与我们的矛盾不大,只要协调好、什么问题都会解决。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先主成吉思汗遗言嘱咐:让我们和宋朝修好,这是解决金国的上策,我们必须假道才能攻克金国的首都汴梁,不然要需大量的时间与物质,现在宋朝理宗皇帝赵煦,任赵彦纳为宰相,任孟珙、邱洞等人挂帅、为先锋使,他们君臣现在相当团结,致使我兵屡次受挫。他们也确实利用我们和金国的交战时机,夺回了失地、城池不下万余,加之南宋此时报国之士不断涌现,不愿当亡国奴,只身报国的文人己弃文习武,愿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为荣。
我们蒙古帝国用一时的安民之策是难安其心,是不会见效果的,必用久远安民之策,用汉将南方人治理南方的军务,严令抚民,违者必究。长时间的坚持这种策略,他们必知我蒙古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必得其民心,现下诏书任用贤人文臣武将,免于种族间的直接矛盾。”
可汗皇帝说:“卿之言,朕前和高宣谈及此事,却有一虑,用诏书颁布天下,恐日后将不听令,兵权在握,难于治理?”
耶律楚材说;“为今之计,只能‘用者不疑,疑者不用’。唐朝有安史之乱,其实历史也并非如此,开始安录山也是效忠唐朝,无非他位高权重做到了藩王,权大多由大臣们猜忌、妒忌才向皇帝喋喋不休的奏章,促使安录山铤而走险。如果加以安慰,都是人,不一定都是狼子野心。世间的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用贤纳谏也可能出现问题,也难免出现或发生类似事件,我想我们只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就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
可汗皇帝听后说:“那么你拟诏书,待朕阅后颁布天下!”
却说西域扎兰丁,当年被太祖成吉思汗兵马追杀,无路可走,自己逃脱,避难于克什米尔西北,其士卒溃不成军,沿败退之路掠夺乞食躲藏。等蒙古兵马征北东归后。
扎兰丁在弟弟嘉泰丁分得一点兵力,收复余众残兵,再度奋起,骚扰西域,逐渐增兵,趁守城主将阿释阿甫,去达马斯克接王位,留守妃子汤姆塔与众将守城,人少不能抵御之际,扎兰丁夺了凯拉托城,把汤姆塔妃子占为己有,持寝如妻。
他为人寡欢,有胆量,虽身材矮小,却临阵意气自如,自恃勇力过人,常渺视寡不敌众,渐骄气傲,猖狂到了极点,对临国侵略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