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康熙四十年 > 第一百零八章 新鲜血液

第一百零八章 新鲜血液 (1/2)

2022-12-12 作者: 八千公里加急

第一百零八章 新鲜血液(1/2)

到底是不好直接言父之过,胤禛忍了忍,没有直接说出皇阿玛也不是那么大度之类的话。

不过,转念一想,还是委婉提醒道:“这时候和太子走得比较近,可是有点敏感。”

胤禵有点不以为意,道:“四哥这话说的不是很完整,差了一个字。”

“应当是,这时候只和太子走得比较近,才会有点敏感。”

不得不说,胤禵对于康熙的心态,基本已经有点拿捏了。

在这个阶段,作为父亲兼皇帝的康熙,内心实际上是非常矛盾的。

一边是作为父亲的责任,以及对于父子之间亲情的重视与渴望。

另一边则是作为皇帝的集权欲望,会直接导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与猜忌。

所以胤禵此时单独提出的这个“只”字非常重要。

如果只选择和太子合作,那就是非常明显的站队。

皇帝和太子之间,一旦发生冲突,势必会被波及到,影响很大。

但是如果胤禵的选择不具有排他性,而是联合多个方面的话,就会造成事实上的独立。

到时候,无论是康熙还是太子,亦或是胤禩也好,在这里大家都处于平等的位置。

父子相亲,兄弟相爱,总是没有错的。

胤禵选择每个人都站队,自然就是每个人都不站队。

不过胤禛显然也听出了其中的难度,道:“十四弟,你这个想法是很不错。”

“但是在权力的斗争中,想要置身事外一碗水端平,没那么简单。”

“有时候不是咱们非要去争,只是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话,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吃掉。”

“等到那个时候,无论你有再好的想法,都没有人会在意。”

“再好的打算,只要实现不了,都是一场空。”

胤禵笑道:“单靠弟弟一个人,比较有难度,这不还有四哥你呢嘛。”

“弟弟相信你,肯定不会让我吃亏。”

见十四弟如此信任,胤禛故意调侃道:“这可不一定,就算是皇阿玛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我可不敢保证,一定不会让你吃亏。”

嘴上虽然不承认,但是平心而论,对自己这个十四弟的看法还是十分认可的。

想要上位,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现在太子影响力还在的情况下。

一番讨论之后,胤禵问道:“四哥,国子监的学生们,都已经开始走马上任了吗?”

胤禛笑着回道:“哪有那么快都安排好。”

“昨天为了好好闹出点动静,一直在刑部坐镇,根本没有时间去国子监。”

胤禵立刻起身,道:“那还等什么,咱们赶紧去一趟吧。”

“这个事儿,还是宜早不宜迟。”

“能尽快调出几个能用的人,咱们的压力也小一点。”

说罢,就要转身往外走去。

不得不说,在减轻工作压力,可以正大光明的摸鱼这方面,胤禵还是非常积极的。

倒是胤禛,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拉住胤禵,道:“不要这么着急,十四弟。”

接着问道:“你确定这么做没问题,要知道咱们可没有请旨。”

胤禵略微提高声音,道:“这有什么了,国子监的学生本身也有游学和观政的相关要求。”

“虽然这次比较集中,而且地点选在了京城。”

“但是咱们这么做,是完全符合规定的,即便是动静可能稍微大了点。”

在这一点上,确实如此。

明朝后期以及清朝的国子监,虽然不如明初的时候那么地位辉煌。

但是,基本的课程设置以及实习的要求,还是保留了下来。

当然,胤禵选择从这个机构中,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明初的时候,由于国家新定,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科举考试固然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但是奈何选出来的人不太够用。

这种比较慢的,优中选优的制度,比较适合长期和平的年代。

因此,迫于形势的压力之下,朱元璋增设另外两条选拔路径。

其一,就是荐举制度。

虽然这个制度的毛病很多,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短平快的解决方案。

其二,就是由太学生选官。

这个就是常说的国子监的学生,或者按照原称,称之为监生。

其中后者,从国子监中选拔人才,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

因此对于监生的选拔,以及培养的过程,老朱尽量亲自抓,要求也比较严格。

国子监生源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