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她的决定(一)(1/2)
(一)
宜田是个江东小城,水系发达,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依赖农业和渔业,从省城直属管辖的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不过六年,四县一区中还有两个县没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宜田七中是所百年名校,国家重点,全市最好的高中——这个“好”字,是由高考本科录取率、一本率和名校率来定义的。新校园刚刚落成,坐落于开发区,离新的火车站、新的政务区不远。同步发展的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商品住宅和随之建设的商铺。随着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开发区的人口密度迅速增长,相应的餐饮、图书、娱乐、课外辅导、房产中介机构等等业态也密集而火热地开展起来。开发区从农田变商圈,只用了三年。
沈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小区里。四年前,小区还在图纸上,开售消息一经发出,便抢得火热。据说,小区的开发商来自香港,楼盘定位高、定价也高,抢到了离七中最近的位置。沈爸沈妈积蓄不多,但想着两个女儿成绩优异,大概率是能考上七中的,咬咬牙定了一套中小户型。中考后,两姐妹收到了七中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也赶在高中开学前搬进了新房子。
若乔很喜欢新家。她喜欢新城区开阔的视野和时尚的氛围。上学路上的石板路、小花圃和假山景观都经过精心修葺,沿街热闹整齐的商铺有着干净、统一的招牌,一切都透露着现代化的整齐划一与标准管理——这种自外界而来的人工造作能让她心情愉悦。
但依乔怀念老城区的家。那是一套职工福利分房,面积紧凑、装修简单。小区没有统一管理,但每幢楼前都有一片小花园,一楼住户有的种花、有的种菜还有的种果树,五光十色、四季皆景。小区里住的皆是爸爸妈妈的同事,同龄的孩子多,也都在一起上学,大家几乎形影不离、相伴成长[MOU1]。而围绕小区开设的早餐铺子、小商店,业主们也都和住户相熟识,平日里帮忙送菜送饭、临时照看孩子,都不在话下。而在新家,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似乎被更加厚实的大理石墙面隔绝,一草一木,都显得刻意和不合时宜,依乔觉得单一、无聊。
只是城市中心的迁移是不可逆转的,不论两姐妹是否喜欢。
家与学校之间的“黄金”距离,让姐妹俩吃完午饭后仍有一小段休息时间。沈依乔选择躺下,哪怕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沈若乔知道自己睡不着,索性早点出发到学校,趁着人不多的时候,边听音乐边做题。
于是,当沈若乔戴着耳机,埋头在课桌上的书堆中时,沈依乔站在路口等红绿灯。
走出小区,过了这条马路,就是七中大门。
艳阳高照,沈依乔不禁用手遮在眼睛上。
6路公交车车身上印着课外辅导班广告,满载着学生,嘎吱作响、歪歪扭扭地停在了七中门口。花花绿绿的学生倾泻而下,空空的车滑溜地开走了。
红灯变绿灯,依乔急急往前走。她在刚才下车的人群中一眼锁定了萧梓舟。
萧梓舟是理科5班班长,当年全省中考状元。他穿着一身白色运动套装,背着天蓝色耐克书包,快步走在正午阳光下七中的红楼前。
沈依乔加快脚步,想上前招呼他,可袖子却被人拉住——回头一看,是文科4班的林栩栩。她不禁心头一冷,下意识看了一眼渐行渐远的萧梓舟,又不得不回转过来面对林栩栩。
“你脸都晒红了”,林栩栩厚重的齐刘海下方有一双细细长长的眼睛,在阳光下眯成了两条缝,她声音娇得很,接着说:“这么热的天,你却走这么快,我小跑了好一会才追上你。咦?你眼睛怎么有点肿?你哭了?”
沈依乔还没完全从中午的失落中抽离出来,本想去找萧梓舟,让心情好一点,不曾想不太高兴,但出于礼貌,她只能和林栩栩同路,简单说了句:“没事”,随着林的目光看向前方——萧梓舟的身影敏捷地消失在教学楼投下的宽广的阴暗中。
“萧公子也走的这么快。你们理科班的节奏就这么紧张?”
“我只是怕热,想早点进教室”。
林栩栩一路问,沈依乔一路应付。
七中校园很大,教学楼却只有一幢,长长矮矮的轮廓,像一只懒懒的巨兽趴在空阔的广场中央。年级越高,楼层越高。
十六七岁女生天然承袭了羞涩,也开始习得一些矜持,但林栩栩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萧梓舟的倾慕。萧梓舟外号“萧公子”,省状元是他最天然的光环。加上他外形阳光俊朗,为人潇洒沉稳,吃穿用度也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家境殷实、神秘莫测——喜欢他,似乎很符合常理。
走进教学楼,总算凉快了一些。沈依乔抹了抹鬓角的汗,脑海中闪过一念头,突然主动问林栩栩:“你当时选了理科的话,现在咱们还是同班,岂不是正合你心意?”
林栩栩说:“文科理科,这可是关乎前程的大事。我物理化学都不好,学了理科,只考个二本怎么办[MOU2]?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