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仙侠小说 > 刘叔修仙记 > 孔府孔树

孔府孔树 (1/6)

2024-07-01 作者: 星宿闲人

孔府孔树(1/6)

刘叔看完了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后,马上就合起了那套竹简,此时,他的心中已是翻江倒海,他的思想也在天人相斗。孔夫子之所以要提倡仁、礼之说,是因为他站在历史的长河,往回看去,也只有周公吐哺那个时代,才算是盛世时代,周公提出礼,实行礼制,开创盛世,既如此,那我们学习复礼也就了,所以孔子就开始大力宣扬复礼,希望能将世间的道德水准,拉回到周公那个时代,可他却忘了一点,时代已不同了,此时可不是周初,一百多年前,周天子已在繻葛之战中,被郑庄公按在地上摩擦,更别提孔子那个时代了,到最后,连周公的封地,周礼保存最完美的鲁国都不得不捧起法家,想要以法强国;再看老子的回答,明显超越了时代高度,老子以为:世间的万世万物自有其道,他们也都知道应该仁爱、敬礼、互助,可最终却只能选择随波逐流,因为在那个时代,君王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国家生存下去、保留下去,只能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经历了数百年的勾心斗角后,各国的君王们大多已能清楚的意识道:即使是在和平统一的时代,一个国家比如说周朝,其想要成为仁义礼仪之国,那也是需要几代人的承前启后,方能一步一步的实现,并且,从古至今算来,除了三皇五帝、古之圣贤尧舜禹时代,也只有周公那个时代算是基本做到了。而之后,像宋襄公那般,以仁义为口号却屡次吃亏的例子,也让世间大部分的君王都一同意识到仁和礼,已不适于现在的政治局势。

古往今来,说到强国变法成功的,便不得不提魏国的李悝和卫国的吴起,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从其姓赢,便可看出李悝乃是上古八姓赢之后人,周初,赢姓的诸侯国,有黄国、江国、葛国、秦国和赵国。而赢姓,李氏,则源于皋陶之子——伯益,传闻上古时,大臣伯益因为帮助大禹一起治水成功,所以就得到了舜帝的许多赏赐,当时,舜帝除了赐予伯益黑色旗带,亲自祝福伯益后代能昌盛之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益,并将“嬴姓”赐给了伯益,随后,舜就令其帮助自己驯养、调教鸟兽,后来,伯益的后人便以官职为氏,自称为“理氏”,待到了商朝晚期,商王帝辛在位时期,理氏的后人——理徵因强言直谏惹怒了商王,最后被判灭族,理徵的妻子契和氏知道了此事后,只得带着年幼的儿子理利贞侥幸得以逃命,之后他们一路逃到陈国苦县,方才停下了脚步,此时母子俩已是饥渴交加,幸亏吃了当地一种木子果实才得以保命,为了报答木子果实的救命之恩,也为了能避过商王的派兵追捕,理利贞便决定将自己的氏,由理改为了李,于是从此之后,理利贞就成了李利贞,而李利贞也因此,被后代子孙尊称为李氏的得姓始祖,并得到了李氏族人的世代供养。

此后,这李氏一脉就居住于陈国苦县,而那苦县也因此成了李氏的祖地!后来,李利贞的16世孙——老子,其一出世,便是声动天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孔子称其为师,又有言赞叹其曰“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这段话在《庄子》以及其它的古书中皆有记载。之后,待到李姓的第24代子孙,也即老子的7世孙——李昙这里,其因有功就被赵王封做了柏人侯,居于赵国柏人,后来其又入秦,并担任了秦国的御使大夫,李昙生有四个儿子,依次为老大李崇、老二李辨、老三李昭、老四李玑。其中,他的大儿子李崇靠着父亲关系,以及自己的努力,也是成功做到了秦国的陇西郡守,成为了陇西李氏这一脉的家主;而李崇的次子——李瑶,后来也是依靠家族势力,被封为狄道侯、秦国南郡守,狄道是陇西郡的郡治所在地,后来就成了大哥李崇一脉,以及陇西李氏世代居住的地方……到如今,陇西李氏就数李瑶的儿子——李信最为有名。此外,李昙的四子——李玑,则是选择留在了赵国柏仁,经过几百年的优胜劣汰,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已是人人皆知,而如今,他的儿子——李牧,也和秦国的李信一样,在赵国,开始崭露头角。

而那位在魏国进行了变法的李悝,则是老子儿子——李宗之后,历史总有许多巧合,你若仔细研究,便可看出一二,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有些道门高人离世之后,他的国家就会随之灭亡,比如老子、庄子,回顾历史,就好像是他们在守护着故国一般,又或者是他们的出生,已吸尽了此国的国运……老子西出潼关之后,便杳无音信,有人说老子飞升仙界了,有人说老子去了西方,点化胡人去了……同时,他的故国——陈国也被楚国给灭了,陈国灭亡后,老子的儿子——李宗便带着一家人逃到魏国,魏王听说李宗竟是老子之后,便下令将其一家安置于段地,又封为干木大夫。之后,李宗一家便聚在段地开枝散叶,没多久,其子李同和李悝也相继长大,后来,李宗想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便让长子李同去往赵国,李同经过多年努力,终是做到了大将军,之后李同生子——李兑,在其父亲的帮助下,李兑竟做到了赵国的宰相;后来李兑生子——李跻,又被赵王封为了阳安君;李跻生有两个儿子——李云和李恪,之后,次子李恪生李洪,李洪到了秦国,通过家学知识,没多久就成了秦国的太子太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