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困境(1/2)
拓跋廓,是魏文昭帝元宝炬第四子,魏废帝元钦的异母弟,出生于大统三年(537年)。大统十四年(550年),受封齐王。
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安定公宇文泰废黜魏废帝元钦,拥立齐王元廓为帝。
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政权自立为帝,不料却于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乙亥日,在北巡途中病死。
次年(557年)正月,宇文觉正式代魏称帝,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孝闵帝,西魏至此灭亡。
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
北魏末年,爆发了河北人民起义。孝昌四年(528年)七月,葛荣亲率号称百万的主力部队,包围重镇邺城。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讨伐南朝梁。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杀死尔朱荣,尔朱家族起兵讨伐孝庄帝,孝庄帝战败被杀,尔朱家族立长广王元晔为帝。
北魏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阿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
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从宇文泰手中重新夺回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欢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第一次东西魏小关之战拉开序幕。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高欢自己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蚀。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齐国,史称北齐。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东西魏邙山大战揭开序幕。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降高敖曹。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并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
元象元年(538年),高澄兼任吏部尚书。
兴和二年(540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
兴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
早在元象元年(538年),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长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国家编户成为免除租税赋役的僧尼。武定元年(543年),高欢亲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对核实河北地区的户口。
武定四年(546年),西魏与柔然合谋联合进攻东魏。
武定五年(547年)底,侯景退到涡阳拒守,抵挡不住东魏追兵的围困。
侯景于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八月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长江,于十一月抵达建康,百道攻城。
并且于武定六年(548年)秋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建立。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有雀衔永安五铢置于高欢座前,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
因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进行新的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所铸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
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武定六年(548年)三月,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于新城擒西魏大将裴宽。
天平二年(535年),高欢攻打刘蠡升,高澄与郑大车私通,高澄时年14岁,高欢回朝后,一名婢女将此事向他告发,并有两位婢女作证。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
天平三年(536年),在高澄入邺城辅政之后,东魏政权初期官场的贪贿之风,开始逐渐得到改善,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高澄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开始整顿吏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用收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