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东崖书院(2/2)
国教以来,道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成,但作为中原正统的传承,大泉王朝的文脉则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雨后春笋自然是夺不去参天大树的地盘,于是在黄老之学盛行的当下,东崖书院依旧像一个倔强的老夫子,依旧在群山之间,大江之畔静静矗立。
虽然比东崖书院更大更出名的书院比比皆是,但是陈酆都还是选择了带着江柳郎他们登上了东崖书院所在的浪川山。
浪川山,山下有大江流经,江水击打礁石山壁,形成滔天巨浪,涛声阵阵,使人乍闻如听惊雷,形神俱骇,然而抬头仰望之时,往往又会看到一条巨虹高挂两峰之间,宛如一条神女遗落人间的彩带,观者无不称奇,是谓南国盛景尽出东崖。
浪川山不仅得天地之造化,有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铸就奇景,还有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哦咏诵,留下传世文章,更有武学宗师来此观涛悟道,砥砺武学,千年前飞升还不似如今这般凤毛麟角之时,多有得道高人选择此地飞升,骑鹤乘龙,腾云驾雾,更是为浪川山留下诸多佳话,令后世之人心驰神往。
山山水水,隐隐迢迢,山间石壁之上多是摩崖石刻,其中有诗文辞赋,佳篇数百,遣匠人凿刻其上,也有前辈剑客,以剑作笔,借酒抒怀,吐心中不平,一笔一画,皆是剑意。
东崖书院山主苏不忧才过不惑之年,是当世大儒朱敦修的众多弟子之一,虽是世家长子,却只是江南苏氏的庶出子弟,虽与陈酆都的兄长当朝帝师季伯霖,文坛大家书法巨匠蔡东博皆有同窗之谊,但相较于名冠天下的二人,这位苏先生就名声不显了,只做了个小小书院的小小山主。
世人多笑言,说这位苏先生虽然命好,却也只是好了一半,没能遇着风云便化龙,只化了一半,成了个四不像。
文未大成,功名不就,世人风言风语,苏先生却也不庸人自扰,在这浪川山悠然自得,只是教书育人,传承这世间文脉。
东崖书院山门前有一座牌坊,牌坊上书:宁静致远。
这牌坊是苏先生亲自向师兄蔡东博求字,蔡东博没有选择以自己最擅长的楷书下笔,而是用了更加契合东崖书院门风的行书,下笔有神,入木三分,飘若惊鸿,矫若游龙,东崖门风大抵如此。
这些年,东崖的读书人醉心功名的很少,多隐居山林,著书立说,或闲居乡野,教书育人,应该是门风所致。
名不见经传的苏先生此时就立在山门牌坊之下,静静等候上山的一行人,肃穆礼敬,静待故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