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话·上 冬至时节(1/3)
民谚曰“冬至大如年”,一年之间,无论士庶,最重此节。每年冬至,君臣绝政事,为乐五日。人们会于这日更易新衣,各致礼贺,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其仪亚于正旦,故冬至又称“亚岁”。
于是冬至前后,太原府前车马华整鲜好,诸乡绅名流前来拜官,贺冬至节。
这日一早,世民率人立在门前,迎来送往之间,一人阔步而来,作揖贺道:“公子尊体万福!”
世民一看,竟是王无碍。与平时鹑衣百结不同,他今日衣衫稍显整洁,世民虽疑他此来,仍是回道贺节之词。
王无碍知他疑惑,因笑:“鄙人来讨赏钱,还盼公子无食言。”世民闻言,即知他有了线索,示意阿武引之入内。王无碍倒也识趣,心知此时不便细说,便随仆人而去。
拐了几道门,来到一偏厅,环顾一圈,王无碍啧啧叹道:“不愧为官家之地,我若能住此屋,死亦瞑目矣。”阿武备了酒食、馄饨,说道:“请公慢食之。”
王无碍偷咽口水,挥手道:“有劳了,汝去忙事,不必候此。”说罢狼吞虎咽起来。
阿武见此粗鄙之辈,也不欲久留,遂掩门去前堂。经过内苑门,见阿梨等接客,嘱咐了几句。
原来这厢,观音婢宴请女眷吃馄饨,以贺佳节。只见花厅内,诸官妇盛装坐席,暗相攀比,唯恐在京中娘子前失了气派。
这时,一妇人随人引入。诸官妇见她衣饰华炫,纷纷侧目,小声议论着,“不过商人妇耳,衣装再是华丽,无花一树也徒然!”
观音婢虽不识之,仍是迎上去,贺道:“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伏惟夫人尊体万福。”
有人揶揄笑道:“长孙娘子自京师来,当不识之。此系并州商人武士彟妻——相里氏,岂能担得起‘夫人’之尊称?”
相里氏面色窘迫,正自难堪,听见观音婢笑道:“原来是相里夫人。妾曾听有耳闻,去岁大君行军于汾晋,每休止汝家,有劳了。”众人闻言,心中自有一番衡量。
待客人满座,观音婢坐主位,谦逊说道:“妾童稚无知,本不当坐此。然慈姑弃中馈而上仙,妾以介妇担此大任,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夫人等担待。”
诸妇虽不满商人妇同席,仍是笑道:“长孙娘子虽年轻,却处事有度,不必谦虚也。”面上虽客套,言语中却暗含酸讽。
说话间,婢女已设宴,其案各布馄饨、果子、酒饮等。只见白瓷碗中,馄饨之形有如鸡卵,凡十馀色。诸妇见之,怪道,“此京中食法乎?”
观音婢颔首笑道:“此皆果蔬之色,夫人等请品食之。”众人食之,其味竟各不同。
食毕,又设龟兹伎、戴竿之戏,雅俗共赏。
只见庭中,女伎人掌数米长竿,在不断变换身姿中,将大竿步步举至头顶,另十伎依次上竿,悬挂其上,载竿者戴十人而行,引得院中一片叫好。
宴罢,观音婢赠以皮靴、棉袜等物,皆是京都时兴花样,诸妇欣然受之。
待客去尽,世民返回内院,阿武引之去房,推开房门,里面鼾声震天,酒气熏人。王无碍正酣卧于榻,阿武赶紧开窗通风,催促他起身。
王无碍揉着惺忪的醉眼,“此是何处?”阿武捂鼻递鞋与他,沉脸低道:“此是二郎书房......”
王无碍穿鞋起身,又以手抵榻,抚摸棉絮,“此被衾极软和,以致人昏睡。”
阿武撤去被褥,欲抱出,王无碍见状问道:“我未曾污之,岂非弃之耶?”阿武无奈横他一眼,道:“不能用了。”
王无碍夺之曰:“此等好物,弃之可惜,莫如予我。”“这......”阿武为难看向世民,世民颔首应允。
“多谢公子!”王无碍窃喜,感谢不迭。
世民坐褥,示意他入座,王无碍躬身长揖,方是入座,世民问:“童谣查清无?”
王无碍这才记起正事,说道:“公子交代之事,我未敢大意,每日走动坊市田间,晨兴夜寐,朝出晚归,废寝忘餐,栉风沐雨......”“其后如何?”世民打断他,问道。
王无碍嘿嘿笑道:“经我多方追溯,有道士者,自外乡来,最为可疑,多人学自其口。”
世民身微前倾,追问,“此人安在?”“据我打听,此人近日留宿于石壁山玄中寺。”
世民沉思一瞬,令人拿三两钱予之。王无碍先不接,却道:“公子岂不疑我乎?”世民看他一眼,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料汝不敢欺我。”
王无碍稍怔愣,旋即接过赏钱。欲去时,又听他道,“但有任何坊间消息,均可来此相告,另有赏钱。”王无碍叉手告退。
世民返回内院时,女宾筵席已撤。
阿梨正扶娘子靠榻,苦笑道:“诸夫人自恃年长,也是难为了五娘。”观音婢阖目养神,未发言语,阿梨遂替她揉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